2022年12月26日 星期一

「知道知識」不能讓你更好,只有「做到」才會讓你更好。


過去的學校測驗都是在講「資料」、「資訊」,大多數的考試也只是在測試你是否「知道」。

 

過去幾年很多人高喊知識管理,但做的都是管理「資料」、「資訊」,都是在「知道」的領域。

 

管理「資訊」的知識管理,只是延續學校教育`「讓學生寫作業與考試`」的手法,缺乏長期思考與思辯訓練。

 

「知道」不能讓你更好,只有「做到」才會讓你更好。(節錄自《曼陀羅九宮格思考法》)

 

#曼陀羅

#曼陀羅思考法

#九宮格思考法

mandal

manda la

#曼陀羅九宮格思考法

#心智圖超簡單

2022年12月12日 星期一

從書中找到快樂人生


曾有一次帶領「從書中找到快樂人生」的讀書會時,一個臨時過來旁聽的人對當天討論的那本書提出了很多觀點。

 

他覺得最重要的是有關情緒的部分,但當天那本書卻沒有把怎樣控制情緒的內容講清楚,因此他覺得這本書寫得不夠好。

 

當時我的回答是:一本書也不過是幾百頁而已,如果我們希望只看一本書就能得到所有問題的解答,這樣就太奢求了。

 

每一個人適用的解決方法不一樣,每一本書都是拋磚引玉,藉此讓我們發現自己的不足,建立正確的心法後,接著就要靠我們自己去對症找各種方法、工法試試了。

 

#心智圖

#心智圖法

#思維導圖

#思维导图

mind map

mind mapping

#心智圖閱讀術

#曼陀羅思考法

#九宮格思考法

madal

manda la

2022年11月21日 星期一

同卵雙胞胎在不同國家養大,44年後團圓智商差距16分。

1974年出生於南韓首爾的同卵雙胞胎,姐姐走失後被領養到美國,44年後姊妹重逢,姊妹智商竟差16分。

 

一般來說,同卵雙胞胎外型通常相似,智商也不會差距太大,不過科學家對這對姊妹進行研究後發現,妹妹總體智商比姊姊高16分,相較於一般同卵雙胞胎大多差距在7分內有著明顯擴大。推測可能與家庭環境有關,妹妹家庭和樂,姊姊則是在嚴格的宗教家庭中成長。

 

《新聞周刊》(Newsweek)報導,加州州立大學富勒頓分校雙胞胎研究中心(Twin Studies Center)對這對雙胞胎進行比較。研究人員指出基因確實會顯著影響心智能力,但造就一個人其實與基因、環境都有關係,因此不能貿然斷定先天和後天何者重要。(新聞來自周刊王CTWANT 2022/05/22

2022年11月5日 星期六

生涯規劃這樣做,更深入、更快速


方向不對,再努力、再辛苦,你也很難成為你想成就的那種人。現在是講究績效的時代,公司、企業、政府,需要的是有能力且能與企業方向共同發展的人,而不是一味努力但卻南轅北轍的員工。

 

最新一代的時間管理,不僅是日常行事曆規劃,講求的是人生的管理。我們必須先定義我是誰→目標設定→規劃行事曆。

 

談生涯規劃的角度很廣,也不是這本書的重點,但要教大家怎麼把曼陀羅思考法用在生涯規劃中,又不得不提醒大家某些觀念,我盡量簡短說明之。

 

生涯規劃要從認識自己開始,認識自己的成功定義、價值觀、信念,才能擬訂出適合自己的策略與規劃。(摘錄自《曼陀羅九宮格思考法》)

 

 

#曼陀羅九宮格思考法

#曼陀羅思考法

#九宮格思考法

#mandalart

#mandal

#mandala

2022年10月29日 星期六

閱讀後這樣寫筆記,不遺漏


做筆記是為自己寫的,以自己能看懂為主,抱持這種心態,透過不斷地做筆記,就能越來越進步,甚至別人也會覺得你的筆記很容易看懂。

 

作者、老闆、主管告訴我們一個故事或事件時,我們立刻要知道,他們想要說明的道理都是寄託在故事之中的,不能主觀臆斷。所以我們閱讀、聆聽時首先要瞭解情節中的5W2H

 

很多人只有看故事,而沒有記錄故事的關鍵重點,看完故事後印象不深刻,這種情形的人就很適合一邊看故事,一邊寫曼陀羅筆記。

 

填寫曼陀羅筆記,會形成一種圖像,一目瞭然,腦中容易產生整體觀。故事本身結構被解析了,整體筆記過程可鍛鍊分析能力與邏輯能力。要求自己獨立寫出個人心得,可訓練第三與第四層次的思考能力。(摘錄自《曼陀羅九宮格思考法》)

 

 

#曼陀羅九宮格思考法

#曼陀羅思考法

#九宮格思考法

#mandalart

#mandal

#mandala

2022年10月22日 星期六

這時要這樣調整曼陀羅思考法的格式


遇到講理多舉例少的素材,以5W2H方向來填寫曼陀羅筆記,就會出現某些格子寫不下,某些格子是空格的問題。可以看本章附錄的錯誤用法。

 

除去為了要準備考試,上班族做筆記不能只是當影印機,就只是把他人的內容直接複製貼上到大腦中。上班族要用第三、第四思考層次來做筆記。

 

假設有5個要項,就畫出6宮格。若有12個要項,就畫出13宮格。以單篇文章來看,一個層次的曼陀羅就足夠書寫了。若是整理一整本書的內容,就有可能畫出多層次的曼陀羅。(摘錄自《曼陀羅九宮格思考法》)

 

 

 

#曼陀羅九宮格思考法

#曼陀羅思考法

#九宮格思考法

#mandalart

#mandal

#mandala

2022年10月15日 星期六

從這些來了解你最有價值的時刻


當你感覺生產力最旺、創造力最豐富的時候,就是你用少數精力創造多數效果,輕輕鬆鬆成就自己的時候。

 

這些用少創造多的時候都是甚麼事情?

 

是不是都發生在一天的同一時段?

 

行為有沒有共通點?總是發生在某件事情之後嗎?

 

你是跟一群人在一起還是一個人的時候?

 

你是輕鬆的還是匆忙的?

 

你能不能在不辭去正職的情況下,多撥點時間在你喜歡的事情上?

 

你能不能讓你的喜好或是副業成為另一項事業?

 

少做事,多多動腦。在開始做之前,想想甚麼事情你覺得最重要?

 

沒有價值的事情、不會帶給你快樂的事情,都不要再做了,因為你只會把自己變成ㄧ個愛抱怨的人。(摘錄自《曼陀羅九宮格思考法》)

 

 

#曼陀羅九宮格思考法

#曼陀羅思考法

#九宮格思考法

#mandalart

#mandal

#mandala

2022年10月8日 星期六

這樣動手寫筆記,更能幫助提升學習效率


諏訪東京理科大學共通教育中心的筱原菊紀教授,運用腦部掃描研究發現,寫筆記的方式會影響學習效率:

 

A.筆記本記下黑板上內容+老師口頭說明──理解與記憶的腦部都很活躍,在做筆記的同時,腦部還在儲存上課的內容,這種狀態容易記住上課內容。

 

B.筆記本只寫下黑板上內容──掌握理解的部分呈現活力,其餘部分沒什麼活力,結果是了解了內容卻不容易留在腦中。

 

C.用打字方式,把黑板上的內容+老師口頭說明輸入電腦──不管多用心,發現整個腦部都沒什麼活力,因為不需要任何意識也能做筆記,腦部就無法發揮理解與記憶功能。

 

回頭檢討過去筆記過程哪裡出了問題,開始重視筆記品質,當品質改變了,就算寫筆記的數量不多,學習效果也會增加的。(摘錄自《曼陀羅九宮格思考法》)

 

#曼陀羅九宮格思考法

#曼陀羅思考法

#九宮格思考法

#mandalart

#mandal

#mandala

2022年10月1日 星期六

擺脫這件事,是成為變有錢的第一關鍵


有一個孤獨的學生因為跟大家都格格不入被退學了,後來白天在ㄧ家公家機構當小職員,晚上花大量的時間閱讀科學書籍與做做白日夢,這個人就是愛因斯坦,他在30歲之前發表了相對論。

 

華倫巴菲特是我最崇拜的人,他成為首富的方法是不停的研究與不停的投資,他住在ㄧ個生活輕鬆的小鎮裡,吃的用的穿的都相當簡單樸素,他的投資心態不以賺錢為目的,而是想證實自己的眼光正確與否,輕鬆愉快帶給他充分的思考時間,所以他的決定都很正確。

 

他不為賺錢而賺錢,卻賺到大把金錢,這個做法跟「窮爸爸富爸爸」的作者清崎先生的「有錢人不為賺錢而工作」這一點的想法不謀而合。(摘錄自《曼陀羅九宮格思考法》)

 

 

#曼陀羅九宮格思考法

#曼陀羅思考法

#九宮格思考法

#mandalart

#mandal

#mandala

2022年9月28日 星期三

看這些書,才能讓我思考更豐富、更深入


我在企業或是學校演講如何提升思考能力的相關主題,在演講的最後常有聽眾問我:要看甚麼書才能讓我思考更豐富、更深入?

 

這個問題坦白講我很難回答,因為這不是看一兩本書就可以建立的能力。也不是只要看別人想,自己就能建立的能力。

 

大腦的能力是用進廢退的。如果你願意從今天開始,踏實地好好運用本書講述的方法執行,你的腦力成長幅度肯定大於沒有學過心智圖訓練的人。

 

我個人喜歡向思考家學思考,意思是「向思考家學習他的思考脈絡」。

 

拋除自己的閱讀偏好,多看這些思考家的書,運用心智圖的方式,不是只想知道人家的結論是什麼,而是把作者的思考脈絡一一畫出來。這種方式是我推薦最有學習效果、最有效率的方法。

 

表面看起來好像很花時間,但學習這種事情是沒辦法像阿基師做菜還可以偷吃步的。很多成人學生私下告訴我,以前總愛追求速效、偷懶的方法,過個幾年後,才發現在學習上偷吃步的效果是短期獲利卻長期損失的。(摘錄自《超強心智圖活用術》)

2022年9月26日 星期一

不心煩處理的訣竅


心煩意亂,會出現在我們「不知如何下手」與「急著想要立刻解決問題」時。第二種情況跟個性有關,在此不討埨。

 

面對事物不知如何下手時,最好用的思考工具就是心智圖啊!

 

我們先把手上的事務全部列出來,我們可以運用美國艾森豪總統提出的工作管理方式(被稱為艾森豪矩陣),依照急迫性與重要性將事務分成四類:第一象限:重要+緊急;第二象限:重要+不緊急;第三象限:不重要+緊急;第四象限:不重要+不緊急。只要能釐清處每件事務該歸屬於哪一個象限,我們就能心平氣和地開始處理了。

 

依據8020法則,我們應該將80%時間心力放在第一與第二象限,20%放在第三象限。

 

第四象限的內容,應該立即去拒絕,或想辦法拒絕,或外包出去。

 

一般情況下,我們會因為事情已經火燒屁股了,而直覺性地先去處理第一與第三象限,再處理第二象限。但根據艾森豪矩陣的概念,應該每天要盡可能地事先處理第一跟第二象限,將第三象限的事務轉移或是外包出去,如此一來才不會隨著時間過去,而讓第二象限的事務轉變為第一象限。

 

過去多數以條列式清單方式來列出今日的待辦事項,容易驚訝於清單上的數量而心情不好,產生一種想要放棄一切的怠惰念頭。也容易先挑選清單上看起來較簡單、容易完成的事情來做,結果一天過去了,僅完成了一些枝微末節的雜務而延遲了重要的事情。

 

用心智圖製作今日的待辦清單時,會促進大腦不斷思考該將此事分類到哪一個象限中,同時也會讓四個象限中的數量一目了然,更容易看出導致時間不夠用的根本原因。(摘錄自《極速解決工作難題的心智圖大全》)

2022年9月19日 星期一

煩惱讓心事重重,如何不影響工作?


坊間有很多書籍引導我們去認為負面情緒是不好的,應該要盡最大的努力讓它消失,美其名為控制情緒,實為壓抑情緒。美其名為紓解情緒,實為掩飾情緒或忽視情緒。

 

我個人是這樣想的,在地球上的一切(不管是看得見的或看不見的)都會遵守牛頓三大運動定律,壓力是遵守著作用力與反作用力的定律。我們用越大的力量去調整壓力,就會引發更大的反作用力。

 

反作用力也是一種能量,會遵守能量守恆定律,這股反作用力會換成另一種做功的形式,返還到我們自身。例如產生壓力胖;心理疾病;身體荷爾蒙失調;免疫系統失調等;自怨自艾;不斷貶低他人來滿足自尊等。

 

我認為最有效的方式是去接受自己負面情緒,然後自己要改變視角、觀點、想法,用正式的態度去處理負面情緒。

 

承認自己所有的負面情緒,全數寫下來。

 

運用轉念方式,也就是轉個180度的視角來看待負面情緒。將第一張心智圖上的所有負面情緒,換成正面的用語來寫第二張心智圖。(摘錄自《極速解決工作難題的心智圖大全》)

2022年9月14日 星期三

如何找到好的讀書方法?


學,然後知不足。常有學員上完我教授的成人考試高手班後,開始對讀書方法很有興趣,常常會留意坊間書籍或網上論點。但很快又會遇到這樣的問題:

 

問題:讀書方法的書籍琳瑯滿目,且這其中可能也有些充斥著謬論,但因為我非專家無法判斷真偽。有些論點根本是寫作者的自身經驗,我合理高度懷疑是否真的不管誰來做都有效?

 

1.每個人的論點都是有前提條件的。不知道其前提條件下,我不敢斷言對方的論點是否正確。

2.一種米養百樣人,讀書方法一定有因人而異之處。

 

自己要先有專業度,才能分辨真偽,所以只能靠長時間批判性思考的經驗累積,無法在此簡略回答。

 

我通常比較不去看那些僅描述自身經驗的讀書方法,因為那確實是多數技巧僅適用於作者本人。

 

科學講求的是「信度」與「效度」。信度越高,就是不管你做幾次,幾乎都得到一樣的結果。效度越高,表示不管是誰來做,結果幾乎都一樣。

 

我喜歡看的是依據科學理論(認知心理學、腦神經科學、普通心理學)所實驗出來的方法。我要確保我教授的讀書方法是符合「信度」與「效度」,所以我平時閱讀很多這一類的書籍。(摘錄自《心智圖筆記術》)

2022年9月7日 星期三

考生的讀書進度落後了,怎麼改善?


萬一連續好幾個章節的進度通通都落後了,那麼你就要更加警惕了,有三個需要自己檢討的原因:

 

原因一:自己在這項科目的理解力是否太低?理解力太低的話,就要考慮是否該「花錢買時間」去補習。

但是補習也是很花時間的,這部分就要依照自身狀況拿捏要不要去補習。一般而言,找到「好老師」去補習,勝過自我摸索耗費時間。

 

原因二:自己是否專注力太低,太低的話,就要重新思考每天念書時刻與唸書環境是否要改變?總之就是要改變各種外在環境條件來要求自己要更專心。

 

原因三:自己是否可以投入的念書時間太少?全職考生若念書時間太少的話,通常可能是太放縱自己囉。

 

讀書進度一旦落後了,立刻把本來要做別的事情的時間,挪來讀書,增加讀書的時間。

 

就要考慮跟親朋好友商量一下,是不是暫時讓你當個「宅男宅女」,要用行動支持你完成重要目標,考試前千萬不要再主動來找你出去吃喝玩樂。

 

全職考生,請你把自己當上班族,只是你的工作項目叫念書。上班族一天工作八小時,你一天至少也要念書八小時。上班族一周工作至少五天,你一周至少也要專心念書五天。

 

「學習」是「學」+「習」,意思是一邊吸收,一邊執行。面對同一個科目,每個人的學習障礙點都是不一樣的。同一個人,面對不同科目的障礙點也都不一樣。準備要考試的你,看完本篇文章後,你要立刻開始執行,一邊做,一邊修正自己的讀書方式,這樣才對。(摘錄自《心智圖筆記術》)

 

2022年8月22日 星期一

面對的問題是資訊不足、情勢混沌、複雜糾結,心智圖幫我解決了問題!


如果面對的問題是資訊不足、情勢混沌未明、複雜糾結到連線頭都還找不到,可以把想解決的問題當成是中心主題,開始分析可能造成這個問題的原因,每個原因就是一條脈絡,把原因寫在第一層次的主脈上。然後看著主脈上的文字,再思考一下這個原因的細節,一一買細節寫在第二層次的支脈上,有助分析、釐清問題、找出對策。

 

「重視分析、善用圖表」正是日本趨勢大師大前研一建立洞察力的主要方法。而麥肯錫顧問公司將這樣的思考過程稱之為會「議題樹」或「問題樹」。

 

「心智圖」目前只有畫出一條脈絡,故乍看之下你應該會覺得很像樹狀圖。這也是為什麼很多網友誤把樹狀圖誤以為是心智圖的原因。

 

但心智圖有個好處,是放射狀的閱讀,放射狀的好處就是隨意從哪個方向閱讀都說得通,視覺是從左到右是演繹法(發散思考),從右到左的閱讀是歸納法(收斂思考)

(取自《心智圖筆記術》晨星出版社)

 

#心智圖

#mindmap

# 思维导图


2022年8月20日 星期六

水平思考v.s.邏輯思考

水平思考,是由義大利人愛德華.迪波諾所提出,為了跟邏輯思考區分而定名。

 

關於人類的思考方式,迪波諾將之分為兩階段:第一階段稱為知覺篩選(perceptual choice),在腦中將資訊分門別類,把感知到的事物互相結合,產生各種概念與想法;再進入第二階段,運用邏輯有效地處理,驗證想法的正確性與可能性。

 

一旦決定採取何種方式看事情,垂直思考就派上用場,但垂直思考不能決定我們看事情的方式。因此,水平思考不是垂直思考的替代品,而是互補品。

 

被日本喻為女性大前研一的勝間和代,所提出的七種商業思考力中,水平思考便是其中之一。

 

Thomas Armstrong最終想出了15個方式,可分成7種類型,

完成了舉一反七的水平思考。見下圖。(摘錄自《曼陀羅九宮格思考法》)

 

 

#曼陀羅思考法

#曼陀羅九宮格思考法

#九宮格思考法

#mandal

#mandalart


2022年8月13日 星期六

邏輯力能協助分清楚是否有因果關係


能分辨清楚什麼是因果關係,什麼不一定是因果關係,正是邏輯力。

 

可以用9宮格的格式,以順時針的方式來填寫,訓練自己一層層的抽絲剝繭下去。

 

例如:出現了挫折事件→誘發我們的負面想法→我們會不自覺地去想可能會產生的負面結果→要終止負面思考的方式,就是開始加入正面想法→聚焦在正面想法上,忽視負面想法→採取正面的行動→正面行動的第一步→正面行動的第二步→正面行動的第三步,實例請見下圖。 (摘錄自《曼陀羅九宮格思考法》)

 

 

#曼陀羅思考法

#曼陀羅九宮格思考法

#九宮格思考法

#mandal

#mandalart


2022年8月6日 星期六

2022年7月30日 星期六

從知道→做到→跨界運用的思考工具

過去的學校測驗都是在講「資料」、「資訊」,大多數的考試也只是在測試你是否「知道」。過去幾年很多人高喊知識管理,但僅僅只是管理資料、資訊。管理「資訊」,只是延續學校教育讓學生寫作業與背誦的手法,缺乏長期思考與思辯訓練,停留在「知道」的領域。

 

「知識」是來自於「做到」、「使用」,也就是執行後的經驗,這才是真正的知識。

 

但是能「做到」不代表「做得好」,做得好就表示已經不需要依樣畫葫蘆地做,而能獨立去「運用」。成為上班族後,公司老闆其實不在意我們怎樣學習,而是要求我們運用知識。

 

資料data:在社會科學中,指研究者對社會現象中某些事實所做的記錄。在

計算機中一切數值、記號和事實的概稱。通常指未加以處理者。

資訊information:泛指一般資料和訊息,在計算機上指對使用者有用之資

料和訊息的總稱,以別於未經處理過的資料。

知識knowledge:學問、所知道的事理。(摘錄自《曼陀羅九宮格思考法》)

 

 

#曼陀羅思考法

#曼陀羅九宮格思考法

#九宮格思考法

#mandal

#mandalart


2022年7月23日 星期六

思考可視化,更能激發創意力


只是在腦中憑空想像,常常會面臨思考卡住的現象,藉由書寫出來的視覺化畫面,讓自己可以看到思考的軌跡,更能激發創意。關於創意訓練部分,更多內容請見6-5 6-810-7

 

舉例來說,我想了解現在的內心感受,就逐一把腦中浮現的念頭填寫在四周空格中。看著這些思考軌跡,才發現原來這些念頭都可歸類於恐懼。恐懼才是我真正的核心感受,剛剛所填寫的文字,都只是表面層次的念頭、想法,如果一直將思考重心放在這些念頭上,那就是頭痛醫腳了。

 

於是我應該將思考重心著重於「面對恐懼、克服恐懼」,往這個方面去發揮我的創意才對。見下圖。

 

畢竟在21世紀中,文盲並非不識字的人,而是不能再學習的人。學習=學+習作,要成為終身學習者,就要不停地去習作,而不是當一個被動思考的職業學生。進行曼陀羅思考法時,因為至少有8個空格位置,無形中強制我們盡可能地填滿所有的格子,這能刺激大腦努力去深入思索。(摘錄自《曼陀羅九宮格思考法》)

 

#曼陀羅思考法

#曼陀羅九宮格思考法

#九宮格思考法

#mandal

#mandalart

2022年7月16日 星期六

空間有限制,刺激萃取資訊的能力


因為格子數量有侷限性,在整理資訊時,可以強制性地要求大腦盡可能去濃縮、刪減出最重要的內容。在閱讀《與青春有約:柯維給年輕人的生活藍圖》後,我寫下了閱讀筆記如下圖。(摘錄自《曼陀羅九宮格思考法》)

 

《與青春有約:柯維給年輕人的生活藍圖》,西恩.柯維 著,天下文化出版。

 

#曼陀羅思考法

#曼陀羅九宮格思考法

#九宮格思考法

#mandal

#mandalart

2022年6月30日 星期四

就是因為你不會,所以你才需要來上課學習啊!


我猜想你我小時候應該都有這樣的經驗,師長問:「書看完了嗎?」,我們說:「看完了。」但是考試出來成績並不怎麼樣。換句話說,我們不會抓重點。

 

長大後,老闆問:「報告資料整理完了嗎?」,我們說:「整理好了。」但是整理出來的資訊依舊煩雜。核心問題都是我們只是看,但不是「理解」內容,換句話說就是我們不會抓重點、不會去無存菁、不會化繁為簡。

 

曾有學員問我:「我不會抓重點,我能學會心智圖嗎?」這個問題當場就令我心中的天使與惡魔打架了。

 

天使用一貫正面積極態度地說:「來上課的人,大家都是從不會做到會做的。總之,大腦所有的能力都是練來的,只是大家的起跑點不一樣,每個人的用功程度不一樣,所以大家達標的時間長短不一樣。只要你肯努力,你絕對能跟大家一樣都能學會的。」

 

惡魔用輕蔑態度酸酸地說:「如果你已經很厲害了,那你還來上課做什麼?就是因為你不會,所以你才需要來上課學習啊!」

 

讀者啊,我看不到你,我不知道你的抗壓性高不高,看你是要聽天使的還是惡魔的,隨你選。

 

很多時候,工作上與生活上的問題,像是俄羅斯娃娃一樣被層層包裹起來的,你必須用邏輯分析力來打開「問題內的內容」,才能「問對問題」,進而才會「找對思考方向」,最後才能「解決問題」。

(摘錄自《心智圖筆記術》晨星出版社)

 

#心智圖

#mindmap

# 思维导图


2022年6月13日 星期一

啟動聯想力的基礎條件

好的聯想力需要有大量的過去經驗做為基礎。

換言之,「聯想力」就是舉一反三的能力,跟「記憶力」互為表裡。


2022年6月6日 星期一

開啟創意力的基本條件

創意Creativity分成大C從無到有的創造,與小C改良或改善,這兩者都需要對於過去知識的記憶累積才能成就。

2022年5月25日 星期三

親子共讀的好書《超强学习力是这样训练出来的》


今天我看了大陸編輯的回饋,這編輯實在是很有洞察力、解讀力!

 

我當年寫書時的用心之處,出版後13年都沒有人發現,直到大陸編輯發現了!

------

大陸讀者的回饋:

作者文笔幽默风趣,善于讲故事。将通常枯燥的科学道理、训练习题处理得有声有色。内容上是讲科学,形式上是讲故事、画图画、做练习等。做到了中西合璧,科学与艺术相结合。

---------

京東書城上的好評度100%

當當網上的好評率100%

----------

PS:繁體版(正體版)書名:超強學習力訓練法(電子書)

 

#超強學習力訓練法

#觀察力

#創造力

#邏輯力

#聯想力

#專注力